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启迪
中国儒家经典中,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概括了君子以德教化人,以德治国之理。所谓修身乃是向修自己,内修己德。为何通过修身就能达到齐家呢?为何修身放在治国之前呢?我们来看两则历史故事。
缪彤自责亲人知悔
汉朝人缪他小的时候,父母双双过世了,留下缪彤兄弟四人相依为命,靠父母留下的产业过活。作为长兄,缪彤自然就承担起了照顾抚养弟弟们的重担。到了兄弟们都长大娶妻成家之后,三个弟弟都要求分家,并有“你长他短”的门户之言。
缪彤感到羞愧难当,他心中想到:「全家今天这种不和之相,都是因为自己的错,是自己没做好,才召致家中矛盾重重。」为此,缪彤独自关锁门户,在屋中抽打自己,厉声自责道:「缪彤啊缪彤,你天天都说要修身谨行,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,以求齐整风俗,匡扶正气。可怎么现在连自己的家庭都不能导正,看来都是妄谈,你辜负了祖宗的谆谆教诲,实是不孝子孙啊!」说罢,缪彤便已失声恸哭。
弟弟、弟媳们循着哭声聚拢过来,他们静静地守候在屋外。听到长兄的自责,大家惭愧地低下了头,跪下来叩头请罪。
从此以后,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乐气氛,家人们不再有隔阂,真正做到兄友弟恭,夫义妇顺,大家团结和睦地一起生活。
以上是修身齐家的一个小例子。古人认为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治理家庭是相通的。我们再看一个周文王如何治国的故事。
文王修德天下归心
商朝末期时,姬昌为西伯侯,即西方诸侯之长,后称周文王。文王治理西周时,奉行德治,提出「以德配天、敬德保民、明德慎罚」的从政理念。他推行教化,指出:「为人君应依仁而行,为人臣应立足于谨慎,为人之子女应立足于孝道,为人之父母应立足于慈爱,与国中之人交往应立足于诚信。」教导人们要心思端正,敬天、敬德等。
虞、芮两国都是商朝西方属国,两国国君为了田野的界限发生了争执,可是他们不愿找商王裁决,都慕文王的威名,求文王审断。据《诗经•大雅•绵》篇注说:两国君看到周国是「入其境,则耕者让畔,行者让路」;「入其邑,男女异路,斑白不提挈」;「入其朝,士让为大夫,大夫让为卿」,一派君子之风。两相对比,内心羞愧,两国君互相说道:「像我等小人,有何面目上君子之堂,让人家给评理呢?」还没有见到文王本人,他们就都主动把所争之地让给对方,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,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,后人称之为「闲田」或「闲原」。邻近的诸侯闻知此事,都以文王为典范。他们纷纷前来归附,形成了商朝「三分天下,周有其二」的局势。
文王一次去郊外巡视,见到一些枯骨暴露在荒野,于是立即命左右随从把枯骨掩埋好。随从人员说:「大王,这些都是没有哀主的枯骨,何必怜悯他们呢?」文王说道:「拥有天下的人,就是天下的主人。拥有一国的人,就是一国的主人。我本来就是这些亡者的哀主,怎说他们没有哀主呢!」随从人员听了十分感动,于是仔细地把枯骨埋葬好。天下人听说文王对死者的骨骸都不忍被日曝雨浸,都说:「西伯泽及枯骨,更何况对于活着的人的爱护了。」
孔子说:「文王之道非常伟大,没有任何有意的举动而使人发生了变化,没有有意做任何事情就接近了成功,这是因为文王能够时时严格的修养节制自己和宽以待人。」人们常说圣人之心光照日月,是因为圣人之德与天相配,证悟到宇宙之真理,济天下苍生,积善行仁,德风仰止!
本文标题: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启迪 - 真相网
本文 TinyURL 短网址: https://tinyurl.com/y45744vz
本文 is.gd 短网址: https://is.gd/jXywQa
网 友 留 言
2条评论 in “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启迪”这里是你留言评论的地方
法轮功------(编注:删除你不理性的骂人留言)
@[email protected]
帮你修改了一下,CCP(中共)才是垃圾。
善恶不分、正邪不明、好坏不辨,助共为虐,愚不可及呀!
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垃圾、最没有人性和人格的是什么吗?那就是助共为虐的人,如果只有党性没有人性,那就连人都不配了。
你选择什么呢?中共已经是即将沉没的烂船,你还死抱中共邪党,你会后悔你的人生,不值得!
人呀,真的活一世很难,有的人迷迷糊糊被中共邪党魔鬼拉入地狱,他还觉得很清醒以为在又红又专、名利双收,还是醒醒吧!